员工通道 ENGLISH

动态信息

(2024-01-30 上海大众卫生报)拿什么拯救“盆底危机”

                              日期:2024-01-30     来源:上海大众卫生报(专版6)     记者:冷嘉

       打喷嚏、提重物、跳跃、大笑时,突然漏尿;频繁如厕,尿却不多;听到水声,就下意识感觉尿急而引起漏尿;不能控制肛门排气或排便;阴道口有肿物膨出;下腹部坠胀、盆腔疼痛和性交痛……当女性有这些症状时,极大可能提示盆底支持结构出现“危机”。
     “盆底肌是指封闭盆底的一组肌群,它犹如一张吊网将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维持在正常位置,并让它们各司其职。一旦盆底肌或筋膜受损、松弛,盆腔脏器无法维持正常位置,就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领域专家、全国妇科泌尿盆底及女性生殖整复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盆底中心负责人夏志军教授提示:盆底功能障碍是困扰中老年女性的社交障碍型疾病,被称为“社交癌”,不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甚至能引发心理障碍。
       如何解决女性的“盆底危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全盆底重建术,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盆底器官“离家出走”,建议尽早就医
       盆腔脏器脱垂,是指盆底支持结构因损伤、退化等因素所致松弛引发的疾病。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统计,全国约有 35%~45%女性面临盆底功能障碍,但仅有8%进行相应治疗。
      “其实,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因为重力使然,盆腔器官脱垂就接踵而来。”夏志军介绍,由于损伤和退化的部位不一样,产生的临床症状和形态外观也不同,一般分为前、中、后盆腔器官脱垂。
       前盆腔器官脱垂,以膀胱脱垂、尿道脱垂为主。其中,膀胱脱垂即膀胱膨出,多有排尿不畅、排尿延迟、翘臀排尿等症状;尿道脱垂,多伴有压力性尿失禁。中央型的盆腔器官脱垂,则多指子宫或阴道穹窿,这类患者在子宫切除后,小肠由于没有器官依托,也会一起往下掉。后盆腔器官脱垂,指直肠膨出,这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往往症状较隐匿,最显著的特征是排便困难。无论哪部分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酸、下腹部坠胀,甚至咳嗽大笑时遗尿、尿不净,外阴摩擦异物感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若无异常症状、脱垂程度较轻,或者仅在查体时发现,日常应注意避免增加腹压,如改善便秘、减轻体重、预防慢性咳嗽、减少负重等,并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脱垂,防止疾病进展。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早就医。”夏志军提示。
       值得一提的是,子宫脱垂并非只青睐中老年女性。夏志军曾接诊过一名19 岁少女。女孩未婚,也没有性生活,为何会导致盆腔器官脱出?起初,女孩排尿、排便费力,需通过挤压增加腹压才能通便、排尿,同时伴随阴道异物脱出。在进行检查后,谜底被揭开。原来,女孩幼年曾进行骶尾神经瘤切除手术。“骶尾神经主要支配盆腔和会阴表皮感受及运动功能,手术造成女孩骶尾神经损伤,导致盆腔器官神经性下垂。”夏志军解释。
       重建盆底功能,并非仅有“一切二堵三吊”
       盆底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让无数女性为之纠结。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尤其更年期女性,更是深受情绪困扰。在门诊,夏志军遇到过不想切除子宫而忍受病痛数年、切除后又遭遇阴道脱出的患者,也遇到过因为想兼顾性生活但觉得“难以启齿”而前往某些私立医院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
       他提示,为了恢复盆腔本身解剖结构,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进行门诊评估后,盆腔器官脱垂需要进行干预。
       一般来说,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方法有“一切二堵三吊四重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脱出器官一“切”了之或缝合治疗脱垂,极易对女性心理造成二次伤害。使用子宫托,患者在手术初期活动时存在异物感,较适合有严重并发症或长期卧床患者,而腹壁悬吊、骶骨悬吊也存在腹压不耐受的情况。
       在夏志军看来,盆底手术就是让解剖结构恢复,这样才能带来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疗目的。盆底疾病的治疗其实没有那么困难,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能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如果将子宫等器官比作灯,盆底比作灯所吸附的墙面,无论把灯拿掉还是托住,如果能从墙体本身入手,会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让遭受盆底障碍、盆腔器官脱垂的女性向‘活得更好’需求递进,这才是盆底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夏志军说。
       在这个发展目标下,全盆底重建术应运而生。该手术兼顾盆底功能及性生活等需求,经阴道植入网片。通过网片对盆底松弛的组织进行固定,纠正各腔室缺陷,以达到重建盆底架构的作用。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全盆底重建术的医生,夏志军介绍,该手术具备五项特点:其一是通过自然通道,微无创,外部无瘢痕;其二,保留女性生殖器官,不做任何器官切除;其三,患者术后可完全恢复行动及性生活、排尿等功能,并在体感上达到“无感”;其四,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其五,手术疗效持久,患者随访满意度高。
       经全盆底手术后,不少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再次“重生”。有位耄耋老人直肠膨出长达数十年,因“羞于启齿”而默默忍受,直至严重的器官脱垂引起排便和排尿困难,才来到夏志军的门诊。
       老人因排尿困难而一直不停冲洗尿道,导致重度尿路感染;为解决排便困难,她尝试服用泻药,采取各种辅助治疗手段,但收效甚微。直到夏志军团队根据临床症状,为她实施后盆腔重建术。术后第一天,老人就可以下床活动,至此,长达数十年的痛苦终于被化解。“这种手术远期发生残端脱垂的概率极低,手术效果理想,术后几乎不复发且无后遗症。”夏志军说。
       此外,全盆底重建术的网片材料也进行了“升级”。近日,由夏志军主持的基底膜生物补片临床试验总结会顺利举行。“基底膜生物补片可吸收,有着良好的机械与力学性能。相比传统合成材料网片,其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顺应性,而且临床疗效可靠、术后患者满意度高,具有减少网片相关并发症及异物感、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将为广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带来福音。”夏志军表示。
       盆底健康意识应贯穿女性生命周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跟许多因素有关,包括生产、过度肥胖、习惯性便秘等,以及身体的状态。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一方面可能受妊娠、分娩影响,另一方面也和先天体质有关。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盆底疾病诊治中心创始人,夏志军深有感慨,20余年来,盆底疾病经历大众“并不熟悉”到“逐渐认识”,再到“开始重视”的认知过程。
       早年间,对于盆底疾病的误区还普遍存在。如不少女性把许多问题都归咎于“没有坐好月子”“并非一种疾病”,出现症状也搁置不理;还有人认为“只有顺产才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无症状的中重度盆底功能障碍会自我恢复”;更有甚者,认定“这是一种隐私、耻辱,不能与外人说”……错误认知让患者一拖再拖,病情愈演愈烈,乃至错过最佳康复时期,这都让夏志军惋惜不已。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寿命延长,以及社会老龄化加剧,盆底疾病的就诊比例也日渐升高。
       盆底疾病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退化”,属于老年性疾病。在夏志军看来,关注盆底健康是一项长期“功课”,盆底健康意识应贯穿女性生命周期。
       对妊娠期女性,夏志军给出三点建议:其一,增加体育锻炼,加强盆底肌肉力量,对盆底功能进行较全面保护;其二,进行体重管理,避免胎儿过大造成分娩困难,形成产伤;其三,产后应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坚持适度运动,并定期随访。
       “我们会继续努力提升盆底疾病的诊疗水平,更好满足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夏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