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通道 ENGLISH

党务新闻

《漫步初心之地》系列党课第五讲顺利举行

《漫步初心之地》系列党课第五讲:“中共的朋友们:思南路——复兴中路——重庆南路”

       2022-10-1919:30我们联合支部(妇科组织部、超声支部、行政一支部、规培一支部)共同学习了近代上海思南路——复兴中路——重庆南路上的爱国人士们,他们生活在近代上海洋房林立的区域,却怀揣着对中国社会和民众强大的责任感和深沉的爱。

   这次党史课,我们学习了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人为抗战胜利所做的努力。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思想发展和飞跃的历史见证,在这所宅院他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会见了李大钊、林伯渠及苏俄特使越飞,就中国革命和该组国民党问题进行了交谈,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他是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30年代开始宋庆龄竭尽所能地为中国共产党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宣言的主张,她先后主持营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国际联络部组织科负责人牛兰夫妇;领导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保护和营救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协作共同领导,于19339月成功召开了远东反战会议;与中共合作成立国民御侮自救会(简称御侮会)和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简称武卫会);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并共同主持鲁迅葬礼。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一直都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忠实拥护者,何香凝也始终积极推动着国共第二次合作;1932年“-·二八”抗战时,何香凝与宋庆龄组织抗日将士慰劳会;“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何香凝不顾年迈,与宋庆龄一起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

  这次党史课,我们学习了史良、邹韬奋等民主人士对中国社会强大的责任感。史良1927年毕业于上海法科大学,1931年起在上海当律师。1932 年初,史良同唐豪、郑观松一起加入了革命互济会。革命互济会是中国共产党设在上海的一个重要外围组织,其主要任务就是援救被捕的革命者。史良以律师身份营救过很多中共党人和进步人士,九一八事变后,史良等人发起成立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全面抗战爆发后,邹韬奋投入抗战的洪流之中,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三地创办《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引导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皖南事变后,继续积极宣传抗日,揭露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的倾向;香港沦陷后,他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先后转移到广东东江游击区和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继续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

  这次党史课,我们学习了史沫特莱等国际友人对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支持和帮助。史沫特莱是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美国著名作家、卓越的新闻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31年后,史沫特莱全身心投入支持、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史沫特莱以抗日战争前线记者身份,对红军和游击队进行了多方采访,撰著成《中国红军在前进》;1936年秋,史沫特莱去西安,恰逢西安事变,史沫特莱同周恩来简短交谈后,每晚都在张学良的司令部进行40分钟的英语广播,概述当天事态,并报道与这场事变有关的内容,引发上海各方巨大震动,史沫特莱也由此成为知名的国际人物,永久被贴上“中国共产党的辩护人”的标签;19371月,史沫特莱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身份,应中国共产党邀请访问延安,一路受到中共高级领导人左权、彭德怀与贺龙的亲切接待。史沫特莱在延安多次同毛泽东、周恩来交谈。在与朱德频繁接触交谈中,她将朱德的生平业绩记录下来,后撰著成长篇传记——《伟大的道路》;19377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史沫特莱带上英文打字机与照相机,去太原北部山区的八路军总部采访,与转战抗日前线的八路军官兵同吃同住,建立起深厚感情,成为八路军中第一个随军外国记者;19381月,史沫特莱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赴汉口宣传八路军艰苦抗日、伤病员英勇抗击日寇事迹,她看到八路军缺医少药,多方奔走向各界募捐救援,史沫特莱曾向驻汉口国际性组织募捐,吸引在汉口的美国大使馆和英国大使馆提供现款或物资。195055日,史沫特莱在英国牛津医院病逝,骨灰运抵北京,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朱德亲笔题写的碑铭——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

  从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人,到史良、邹韬奋等民主人士,再到史沫特莱等国际友人,他们生活在近代上海洋房林立的区域,他们怀揣着对中国社会和民众强大的责任感和深沉的爱,他们代表着很多民主爱国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期待,在风雨同舟中携手走向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