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通道 ENGLISH

老干部及统战

赴台交流所感所想

作为上海青年台胞文化交流团的成员之一,我有幸在825日至30日随团赴台湾参访。此次由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张雄教授带队,一行17人,自台北、台中、台南,最后至高雄,进行了为期6天的内容丰富的参访交流活动。这次赴台交流是上海市台联第一次组织以青年台胞为主体的赴台文化交流,并且此次的团员都是早年来大陆的台湾同胞的第三代子女,现如今大多都是在各个岗位上独挡一面的年轻台胞。

到祖父母生活过的地方去参观交流,大家怀着深深的乡情,在家乡的土地上边走边看,边看边议,一是一解乡情,而是更多得了解故乡,非常的有意义。 这一路行来,感受最大的就是:两岸的文化交流不同于其他交流形式,它是心与心之间的默契,是最重要的精神纽带,增进的是亲情、友情、乡情、兄弟情、民族情……

从踏上台湾后喝到第一口甘甜的家乡水开始,心情就愈加甜蜜!

 

访问团先后拜访了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华夏青年交流协会、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中国文化大学、以及高雄中山大学;考察了“剥皮寮”文化创意园区、少数民族邵族文化村;参观了故宫博物馆、阳明山公园、台湾文化会馆、日月潭、台南的妈祖庙、中台禅寺、台南孔庙等等地方。从古代的历史文物到现代的文化创作,从原住民的部落文化到汉族的不同宗教信仰朝拜的禅寺、庙宇,从文化人聚集的诚品书店到市井平民爱去的士林夜市,我们走进了一个最真实的台湾。

文化春雨,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塑于形。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国家的民族融合,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被称为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支撑与灵魂所在。在台湾的每一天,我能深深地体会到岛内和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而这种传统已被深深地融进了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很明显的,谦谦乎君子、推己及人、以人为本,在台湾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似乎传承得很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使那些原来被我们常常忽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融入到每一位国人身上,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从现在开始,就从自身做起吧!

非常有幸在离台的最后一夜,在上海市台联的细致周到安排下,我们受到了台湾的医学界同仁的热情接待。接待我们的是台湾医师公会常务理事、高雄医师公会理事长、北京宝岛妇产医院院长庄维周先生。北京宝岛妇产医院是自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订以来,首家在北京注册登记,由两岸医疗机构合资兴建的医院。先生本人,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医疗交流与合作,在他看来两岸间在医疗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共同的感受是:两岸就医疗“硬件”(包括设施与技术)方面,大陆和台湾差不多甚至更好,但是在一些“软件”方面台湾就要略胜一筹了。

首先,他们有着令许多欧美发达国家都羡慕不已的“健保”:自由选择医院、保费低、给付项目完整。台湾人看病不难不贵,并且覆盖率高达99%,主要负担由当局给付,民众所交纳的健保费约为个人月收入的四十分之一。且台湾没有分级转诊制度,健保卡可以在绝大部分公私立医疗机构、小诊所甚至药店使用。其次,台湾的“医病关系”(大陆称“医患关系”)相对和谐,虽也有医疗纠纷,也有各种冲突,但他们在医护人员的方面更多了些人文关怀、医者仁心,这些是值得我们考量和学习的。

但台湾医疗界也有着一些难以回避的怪象:例如台湾的剖腹产率偏高,即使“健保”调高自然生产的支付点值后,并未降低剖腹产率;日趋恶化的劳动条件、高风险渐成医界的代名词,台湾医疗界面临着人才的流失压力;“健保”价廉物美,衍生出医疗资源被滥用的问题。

交流是了解的前提,了解是解决矛盾的关键。通过两岸间交流的层层深入,相互借鉴,碰撞融合,从而共同进步,一同开创中华民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