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通道 ENGLISH

精神文明

红房子的“小叶子”

      首届进博会于11月5日开幕啦!为了做好进博会医疗保障工作,在上海市红十字会的组织下,前期红十字妇产科医院积极组织了进博会红十字志愿者报名,广大职工积极报名,踊跃参与。本次红十字志愿者旨在为进博会期间提供医疗和服务咨询、协助诊疗转诊患者等各种医疗保障服务,以维护参展客商,观展群众以及场馆内其他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城市公共安全。

      为了这一天,所有的志愿者从八月底就开始准备,经过一次又一次红十字会的严格培训,包括保密培训、急救培训、AED使用培训以及场馆实地培训等,并且通过考核才能正式上岗。同时志愿者们还要克服既要服务进博又要完成繁忙的本职医疗工作的实际困难,很多志愿者放弃了休息时间,并在六天的服务中,充分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以服务为先,保障参与进博会人员的生命安全。我院在经历层层选拔后,程煜、戴婉君、尹惠芬、叶丹、常凯凯、肖晶晶六名医生及曹婧、王玮、戚芳、张婷、吴璐俊五位护士顺利通过红十字会的考核,成为本届进博会医疗保障服务志愿者,将自己学到的医疗知识得以应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为进博会的顺利举办献上绵薄之力。

      程煜医生,是我院医疗保障服务志愿者队长,有人问他:“进博会你有看到各国领导人吗?”,“进博会有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你看到了吗?”,“进博会你买东西了吗?买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他只是笑笑,因为和大多数人一样,琳琅满的商品,他也只在电视上看到过。

      志愿者眼里的进博会,没有高大上的展品,没有眼花缭乱的科技,甚至连展馆全貌和花柱也未曾一窥。陪伴他们的,是展馆里的各位义务工作者、飞奔的“小叶子”和络绎不绝的病患咨询。从一进到场馆以后,无论你身处何处,任何时候都能在视线中轻易找到职员者或者安保人员的身影,无论是来自各院校的大学生,还是各家单位派出的工作人员,大约5000名的志愿者们使得进博会能够如此顺利的举办和结束。在医疗站点来就诊的,大多数都是志愿者或者场馆的工作人员,有发烧坚持的展台工作人员;有因为痛经来医疗站口服止痛药的华东大学学生志愿者;还有不停说话,说到咽喉炎发作,不得不吃着抗生素坚持工作的97年出生“小叶子”。所以当有人问到他:“第一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就能被选为志愿者,你是不是很荣幸?”他都会回到他们“我很幸运参加了第一届进博会,能和如此多的志愿者一起工作,我很荣幸。”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一天,湿冷的深秋寒气袭人,天色尚黑,尹惠芬医生作为首日进博会红十字志愿者,已于凌晨四点起床,5点从红十字备灾中心发车,6点准时到达国家会展中心。首日志愿者的工作相对更加辛苦与繁重,所有的志愿者们均提前一天入住红十字备灾中心,再次进行小组会议确定及安排首日进博会的医疗保障工作。到达医疗点后,每个人首先迅速熟悉了工作流程,周围环境,最近的AED点位以及再次检查AED的状态,从而确保能在突发情况下第一时间找到最近的AED并正确使用它。随着参展人员的不断增多,相关医疗工作也逐渐开始:多年房颤史突发心脏不适的观展人员,突然腰部扭伤活动严重受限的日本展方人员,腹泻呕吐头晕恶心的场馆内工作人员……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初步治疗及转诊。18:30分,场馆内人员逐渐减少,然而志愿者的工作尚未结束。巡视结束后,还要上报统计数据,记录工作经验,召开小组会议,直至19点左右,才终于纷纷踏上归程。四万步,是每位志愿者服务首届进博近14小时走出来的平均步数,进博会首日服务近百人次,没有出现危及生命的人员事故。


      戴婉君医生的岗位是中央广场5-6号馆片区巡视员,这个片区临近国家展,主展日常用品、钻石展以及家电等,是人口较密集的区块。9日下午17:00工作时接到指挥部通知,国家展22号门处有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她立即奔赴指定地点,初步评估患者病情,患者诉头痛,一过性晕厥,生命体征平稳,立即联系急救车,等待过程中安抚患者,了解既往疾病史,排除急症危重病可能,情况平稳后陪同患者至最近医疗点就诊。最后离开医疗点时,患者不禁的感叹:谢谢你们,有你们真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能够及时提供帮助,正是我们的志愿。

       由于“四叶草”会展中心比较大,分分钟让志愿者们步行榜排榜首,而且这次又是非常大、很正式的一个场合,不少相关人员都是穿着正装,当然配正装就得穿皮鞋,一开始碰到最多的就是脚后跟被皮鞋磨破皮的外伤,志愿者们身穿的红十字马夹里都随身备着很多物品,比如创可贴、绷带、无菌纱布、呼吸薄膜等一些急救用品,所以处理这些来都是得心应手的,在现场就能很好的处理好相应的小伤情。当然也碰到一些棘手的,当下环境无法及时处理的,比如腹痛、头晕、脚扭伤、烫伤的患者,这时就需要立马通知120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带来轮椅或者救护车,一起协同陪伤员前往展馆最近的医疗点进行近一步诊断及治疗。同时在等待120来时,志愿者会先给些基础的护理及救治,不延误一丝救治时间,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心理支持”,争分夺秒、井然有序,给患者足够的安全感。

       许多志愿者还碰到有个别国际友人来咨询相关医疗知识的,见志愿者们站在AED旁边,向他们了解AED使用指南的,也不乏有很多问路的,当时突然觉得自己化身变成了“生活小百科”。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失,雨渐渐地停了,可 “志愿者工作”仍然在进行着……那天在雨中我见到最美的不是雨景,而是身穿红十字会马夹的志愿者为大家撑起的一把把“伞”。 ——志愿者王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