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通道 ENGLISH

干部人事

十大医务青年事迹介绍——陈晓军

    陈晓军,女,1974年6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员,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医院院办主任。
    临床医疗上,陈晓军是妇产科医院临床工作的业务骨干,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锻炼,能够完成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盆底功能障碍重建手术等国际妇产科界最先进的微创手术和功能重建手术。作为妇产科医院唯一的两名能够进行近两年才开始开展的尿动力学检查的医生之一,陈晓军至今已为近300名患者进行了尿动力检查,指导临床治疗,为众多被尿失禁困扰的女性患者带来了福音。2008年,陈晓军受Labori公司邀请,成功地为来自全国的妇产科和泌尿外科医生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的演示。
    科学研究上,她负责多个科研项目,包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已发表妇产科学学术论文十余篇(SCI 4篇)。陈晓军博士毕业后,于2003年通过选拔代表来自中国的医务工作者赴瑞士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和日内瓦大学联合举办的妇女生殖健康和循证医学的培训班,通过为期6周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顺利获得日内瓦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并获得指导老师的好评。2005年陈晓军再次通过层层选拔获得卫生部笹川医学研究者制度奖学金赴日本信州大学进修一年,期间针对卵巢癌信号通路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修,作为第一作者研究结果发表在Cancer Science(IF 3.8)杂志。她勤奋工作、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出色的科研成果也受到了日方导师、现日本京都大学妇产科主任、研究生院院长小西郁生教授以及同事们的高度赞扬。
    陈晓军同志致力于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基础研究。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她针对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孕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有效率不足70%的现象,首次提出了孕激素可能通过不经孕激素受体介导的非经典途激活PI3K/AKT通路,导致内膜癌细胞增殖和肿瘤耐药的概念,为逆转子宫内膜癌孕激素耐药,改善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思路。该课题已获得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目前正在顺利进展中。
    作为一名年轻临床医生,陈晓军已获得多项课题资助,作为课题负责人,“PI3K/AKT非经典途径调控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增生的促进作用”获得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复旦大学IBS开放基金资助。“ICP胎儿肾上腺及神经功能研究”(课题负责人)获得上海市卫生局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青年创新基金。并且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卵巢癌血管重构机缺氧调节”的研究。共发表论文15篇,主译Bonney 妇科手术学一部,参编著作2部。其中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影响因子共8.5),作为通讯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5篇。
    在教学上,2004年作为主要工作人员之一陈晓军参与了由复旦大学医学院培训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共同举办的“从研究到实践----生殖健康继续教育培训班”的筹备和开办,并且担任授课教师和学员导师,指导两位学员完成了系统回顾的撰写。由于具有深厚的医学英语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陈晓军于2007年受聘复旦大学医学院授课助理教授,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的主要授课教师之一,承担复旦大学医学院八年制、五年制医学生大课英语授课以及实习医生PBL临床英语教学查房。其流利的英语、清晰的讲解获得了学生们和督导教授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复旦大学第一制药东方奖教金和复旦大学华藏奖教金。
    由于其在临床和科研的突出表现,于2005年入选上海市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已顺利通过考核验收。2006年入选第五届复旦大学“世纪之星科研培养计划”。
    在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之余,陈晓军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2006年8月在从日本学习一年回国仅4个月后,她就积极报名参加了复旦大学支援西部医疗队,赴甘肃省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帮助当地医生规范诊疗常规,指导临床医疗,还热情为大量当地群众进行检查和治疗,并成功地独立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产后直肠阴道瘘合并会阴体三度裂伤的二期修复手术,得到了当地医院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卫生部2006年度部属(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优秀医疗队员。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陈晓军同志作为上海市赴四川灾区的第一位妇产科医生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华山医院医疗队,在接到命令仅12小时后就奔赴四川省都江堰市参加抗震救灾医疗工作。她和全体医疗队员们一起齐心协力在短短72小时内在灾区的马路上完成了通常需要一周到十天才能够完成的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的建设,被外方专家称为“奇迹”。由于灾区当时极差的卫生和生活条件,罹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妇女以及孕妇占就医群体中很大的比例。作为野战医院妇产科的负责人,陈晓军在各种检查和治疗设施非常匮乏的条件下,带领全体工作人员日夜忙碌,为灾民们尤其是孕妇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每日门诊量达70人。由陈晓军主刀成功地在野战医院完成了亚洲第一例在充气帐篷手术室里的剖宫产手术,新生儿清脆的啼哭为灾区的人民,也为所有野战医院的工作人员带来了莫大的快乐和希望。虽然野战医院只具备最基本的医疗设施,但由于距离最近的条件较好,受地震影响不太严重的地方医院距离很远,因此必需对急症患者尤其是孕妇进行急诊处理。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她在午后烈日下闷热得像蒸笼一样的野战医院帐篷里,为一名身高不足一米五已经临产、但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施行了产钳助产术,从死神手中抢回了小宝贝的生命。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成功诊断了一名胎膜早破合并严重宫内感染的孕妇,急诊进行了剖宫产术,在已经的发臭的羊水中娩出了胎儿,挽救了母儿的生命。由于陈晓军同志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获得了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复旦大学校长奖、抗震救灾特别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陈晓军同志还担任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国际交流小组组长。成功组织了多次上海市妇产科青年医师学术交流,还与中国妇产科网合作,拓宽了青年医生的视野。并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包括中国妇科肿瘤年会上担任国外专家的现场翻译。参加WHO Reproductive Health Library No.4、No.5,Novak妇科学及Williams 产科学的翻译。
    自2008年担任院办主任起,陈晓军积极完善医院各项行政工作流程,用新的管理模式为医院的行政工作注入活力。为了提高医院总值班工作效率,她协调值班人员配比,将原来的每天护理、行政2名值班人员,调整为第一值班在院、第二值班在家随时待命的模式,同时组织全院总值班培训,将值班工作流程具体化、细节化,极大地提高了值班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工作人员自备车辆越来越多,现有的停车场已无法负荷每天大量的停车需求。陈晓军协同医院各个相关职能部门,想方设法为医院职工开辟停车场所,通过与外单位联系停车场地、梳理医院需停车人员名单,换发停车证等一系列方式,解决医院职工停车难的问题。
    陈晓军同志十分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和事业上,并为之努力奋斗,深得同行及广大患者的称赞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