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通道 ENGLISH

动态信息

喜 讯

喜    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下发了《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获批3项重点专项资助,此前还获批1项“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其中,华克勤教授牵头申报的“女性生殖道结构异常发病机制、诊断体系探索与整复技术研发”项目,李笑天教授牵头申报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及整体化防控策略的研究”、王红艳教授牵头申报的“重大出生缺陷中基因突变致病性的系统识别及其非经典致病机制解析”项目获批“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重点专项。
       杜美蓉教授牵头申报的“益母草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功能的重塑作用”项目获批“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立项详细信息

       1、“女性生殖道结构异常发病机制、诊断体系探索与整复技术研发”项目
       该项目下设5个课题,聚焦:①生殖道结构异常关键基因筛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②中国人群生殖道结构异常人工智能多维度分型体系的建立;③新型生殖道组织再生功能生物材料产品研发;④生殖道结构异常的定制化重建;⑤生殖道结构异常国家级专病队列-生物样本库-数据云平台及共享机制的优化。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阐明生殖道结构异常发病机制,研发修复与重建技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生殖道结构异常诊疗体系,为保障妇女生殖健康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技术支撑;并打破既往研究的碎片化,打破病因学、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案之间的不统一性,为FGM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打通健康孕育的“最后一公里”。
       2、“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及整体化防控策略的研究”项目
       该项目下设4个课题,项目聚焦“早发型子痫前期不同个体间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同分子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围绕胎盘形成障碍、绒毛氧化应激、内皮细胞损伤这三个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事件,解析早发型子痫前期不同个体间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分子机制;揭示临床异质性与细胞及组织异质性间的关系及规律;鉴定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标志物;建立基于疾病异质性的分子分型,以期提升早发型子痫前期个体化防治水平。
       3、“重大出生缺陷中基因突变致病性的系统识别及其非经典致病机制解析”
       该项目下设4个课题,聚焦重大出生缺陷的遗传学机制研究中长期受困于技术而未得到足够重视的寡基因遗传,依靠团队既有的临床样品基因组学数据,通过与中科院分值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劲松研究员合作建立的“人造精子”技术平台,实现快速建立小鼠模型,精准确认致病的寡基因突变组合,进而据此分析其遗传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的代谢网络调控改变。
       4、“益母草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功能的重塑作用”项目

       杜美蓉教授为项目负责人,与澳门科技大学王晓琳助理教授合作,项目聚焦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发病率高、往往合并生殖障碍、无有效防治策略的临床难题,通过解析其发病机制,发掘有效预测与防治靶点,为临床内异症及其不孕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药物和手段。
       据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组成,重点专项采取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全链条一体化的组织实施方式。
       2021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获得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资助,立项资助经费共计8090万元。四项重点专项的成功获批,彰显了医院在生育健康及妇女健康领域的前沿地位,而项目的实施也将进一步推动我院在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此次的项目申报,得到复旦大学高度重视和支持,是妇产科医院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重要突破,将助力学校及医院“十四五”规划目标实施。

 

(文/科研科  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