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电话:
Email: obgykeylab#gmail.com
邮编: 200011
地址: 上海市肇周路413号3楼
 
 
务支持
 
 
罗氏xCELLigence RTCA DO

罗氏xCELLigence RTCA DP系统在细胞分析方面的功能简介如下:


1、细胞增殖和毒性的动态监控

    利用多种癌症细胞系模型进行的细胞增殖分析是评估不同抗癌化合物的效能的基础分析方法之一。xCELLigence系统可用来定量和动态地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每种细胞都有独特的增殖曲线,增殖曲线取决于接种密度。这个独特的生长曲线可作为细胞系质量控制的测量,来确保同一实验和不同实验间的一致性(图1)。




图 1  NIH3T3 和 HT1080细胞的动力学增殖曲线。a. 细胞黏附和延展阶段 b. 每个细胞株特有的停滞阶段 c. 指数生长期 d.融合阶段

参考文献:Rebecca A. Whipple, Michael A. Matrone, Edward H. Cho, et al.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Promotes Tubulin Detyrosination and Microtentacles that Enhance Endothelial Engagement Cancer Res Published OnlineFirst October 5, 2010.


2、  受体活性的功能监测

    G蛋白偶联受体(GPCR)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因此可利用这个信息作为GPCR活性的功能和生物相关的参照。如图2a所示,表达人H1组胺受体的CHO-K1细胞接种在E微孔板中,并用组胺刺激。组胺诱导产生了一个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排相关的瞬时的细胞信号(图2b)。对组胺浓度取对数与最大细胞反应做图,就产生了一个EC50值的剂量应答曲线(图2c)。xCELLigence系统的优势在于:首先,读数是非损伤性的,可以在多个时间点进行刺激评估脱敏作用和其他受体类型的干扰。第二,除了偶联Gq亚家族G蛋白的组胺受体,表达其他偶联Gs和Gi受体的细胞也可用xCELLigence系统来监测。第三,表达内源GPCR的细胞也可用xCELLigence系统来分析,无需过表达外源GPCR或改造细胞表达多种GPCR。这样就可以真实评估生理条件适当的细胞类型的受体。除了GPCR,其他重要药物靶点的受体类型,比如酪氨酸激酶受体,也可以通过xCELLigence系统来进行细胞功能的分析。



图 2 GPCR活化的功能检测。(a) 表达组蛋白H1受体的CHO-K1细胞接种到E-Plates上并持续观察。在所示的时间点加入100 nM组胺,使用xCELLigence监控细胞动力学响应。(b) 表达组蛋白H1受体的CHO-K1接种到16孔板上,与(a)同样的时间点加入100nM组胺。细胞固定15分钟后,使用FITC-Phalloidin染色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用荧光显微镜拍照。(c) xCELLigence检测到的组胺剂量与响应相关曲线。


参考文献: Aihua Jiang a, Hua Gao b, Mark R. Kelley c, Xiaoxi Qiao。Inhibition of APE1/Ref-1 redox activity with APX3330 blocks retinal angiogene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Vision Research 51 (2011) 93–100


3、细胞粘附与伸展

    为了展示xCELLigence系统在动态监测细胞粘附上的作用,E-plate孔中包被了浓度递增的胞外基质蛋白,纤连蛋白。另一些孔中包被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对照。将经过血清饥饿处理和温和胰酶处理的COS-7细胞加入这些包被过的孔中,用xCELLigence系统连续监测细胞粘附和细胞伸展的过程(图3)。浓度递增的纤连蛋白使细胞指数增加,而BSA则不支持细胞的粘附与伸展。因此,xCELLigence系统可以用来评估细胞骨架药物、酶和信号蛋白抑制剂、生理上干扰或阻碍细胞粘附与伸展或干扰下游信号通路的药剂的功效。



图 3 在嵌有微电级的E-plate上分别涂布0μg/ml到20 μg/ml浓度逐级升高的fibronectin,加入分离的血清饥饿处理NIH3T3,细胞的黏附及延展过程被xCELLigence系统记录。


参考文献:Yakun Ge, Tongle Deng, and Xiaoxiang Zheng. Dynamic monitoring of changes in endothelial cell-substrate adhesiveness during leukocyte adhesion by microelectrical impedance assay.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2009): 256–262